“我们可以通过现场咳嗽的声音采集和图片拍摄,在系统中直接对当下猪群所感染的疾病进行初步诊断,准确率已达到93%以上。”
8月15日-17日,由用友主办的2025全球商业创新大会(GBIC·2025)在深圳召开。会上,牧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首席财务官高瞳作《AI+牧原:养猪行业的智能化发展探索》主题演讲,分享牧原与用友数智化带来的成效。
高瞳谈到,全球一年要消费13亿头猪,其中有7亿头是由中国消费。牧原公司的主业,始终专注于生猪相关的饲料、养殖、屠宰等等,没有涉足其他领域,专注做好一件事情,就是让全国人民都能吃上可口、美味、健康的猪肉食品。
经过30余年发展,牧原公司形成了全球范围内最大的猪饲料供应产能,超过7000万的生猪饲养量,全国养殖场超过1100个,有超过13万员工、6000人以上的研发队伍,过去三年研发投入达45亿。
高瞳说,牧原用15年时间,从一个地方性的养猪企业,迅速发展成千亿级别的企业。行业从野蛮生长状态逐渐走向高质量发展过程中,痛点是高度依赖于员工和现场一线基层干部的生产经验,尤其是随着规模化程度的提升,行业会陷入到“规模不经济”的状态。
他指出,这是因为,有大量新上岗的员工和大量新上任的干部,可能无法具备充分的知识、经验、能力,现场也无法作出很好判断,导致一项技术在所有的养猪落地成一千种状态,生产效率就千差万别,对成本、利润和经营效益影响非常大。
高瞳认为,这就是智能化管理以及AI应用落地中最需要解决的问题。针对一头猪的养殖过程中影响最大的所有因素,牧原做了大量探索,比如,水源如果不健康,可能会带来疾病,直接影响生猪的健康、品质,进而影响猪肉的供给;饲料方面,一头猪吃的是经过精细化的配置和管理的,可能比人吃饭在管理上还要精细;环境控制方面,每头猪住的都是高级套房,其生活的温度、湿度,空气中各类气体的含量,都有严格把控。“非洲猪瘟”之后,养殖行业也进行了升级,把病原隔离在猪舍之外。
对猪威胁最大的因素,空气、饲料、水,都管住了,接下来还有哪些威胁因素最大?高瞳的答案是“人”,饲养员每天和猪接触,都有可能向猪传播饲养员身上所携带的疾病,为此,牧原更新了智能洗澡间,保证人可以在标准化的洗澡流程中,完成对自身携带病毒的消杀。
厂区内甚至引入了无人驾驶,牧原试图通过无人驾驶的方式运送物资,以隔绝外界的传播。
疾病的检测和防控上,也同样采用智能化手段,帮助现场的养殖技工、新员工快速了解当前猪的健康状况。“现在猪要看病,流程和反应速度比,比很多医院都要做得更好。”高瞳说。
基于牧原公司超过1000个厂、4000万出栏的大数据,搭建起了疾病大模型,可以保证一些新手快速把猪养好,现场快速反应解决问题,他们不再需要过去“老师傅”帮助,自己就可以判断问题、解决问题。
同时,牧原把一个猪厂管理的全流程,尤其是一些核心指标,比如对效益成本影响最大的指标进行量化、分解,让很多新上任的管理干部、一线基层管理者,也能快速知道究竟该如何做好经营。
高瞳介绍,智能化探索对企业的财务效益也有了明显提升。例如,牧原搭建了统一的管理平台,通过把数据标准口径的统一化,让内部每一个养殖基地、每一个大的片区,以及每一位养猪人,都能形成统一的管理语言和管理系统,“对一家超过13万人的公司来说,这是非常重要的,有了这样的数据基础,才好植入AI智能分析工具,才能产生更大效益”。
在系统平台的建设上,牧原在做哪些业务,用了什么样的人,用了哪些料,投入了哪些生产资料,产生了多少效益,都会反映在报表上。高瞳说,希望所有的管理干部和员工,看到的猪不是猪,看到的猪背后代表的是数据,是它的增重、耗料,生活在什么样的猪舍条件中,空气的温度/湿度究竟是多少。
“我们希望,数智化的转型和升级可以给传统行业提出更高标准,让一个规模不经济的行业实现工作的标准化、流程化,可以管理到每一个人,他们也都是在为自己干活,因为个人的工资奖金直接来源于这批猪的利润,来源于现场所需要提升的数据体系,管理到每头猪,细到每间猪舍。”高瞳说,通过智能决策的方式,打破传统产业规模不经济的“魔咒”。
南方+记者 郜小平
千层金配资-千层金配资官网-全国炒股配资-在线炒股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